What’s good, Chart Wizards and Crypto Explorers!又係時候 Level Up 你哋嘅 TA Game 啦!今次我哋要拆解嘅呢個工具,聽個名好似好 Pro——Auto Pitchfork (自動通道線/自動安德魯魚叉)!佢就好似喺你圖表上面自動畫咗幾條有特定角度嘅平行線,形成一個通道,嘗試幫你捕捉趨勢嘅軌跡同潛在嘅轉折點!🔱🗺️️
係咪覺得畫Fibo或者趨勢線有時好主觀?AutoPitchfork就係想解決呢個問題,用Algorithm (演算法) 幫你自動搵關鍵嘅錨點,然後畫出成個通道結構。佢唔單止可以提供動態嘅支持同阻力,仲可以幫你判斷趨勢嘅強度同潛在嘅加速/減速!
想知呢個「自動魚叉」點樣用?佢點樣自動搵點?佢同人手畫嘅有咩分別?點樣設定先至最啱你用?Okay!集中精神,我哋即刻嚟個 Auto Pitchfork 全攻略,由佢嘅祖師爺講起,一路拆解到實戰應用!Let’s fork the market! 👇
Auto Pitchfork:佢嘅前世今生 (From Andrews’ Insights to Automated Channels)
Auto Pitchfork 嘅根源,要追溯到一位對「中線理論」有獨特見解嘅大師。

- 祖師爺:Dr. Alan Andrews – 雖然 Auto Pitchfork 係現代軟件功能,但佢嘅核心結構——安德魯魚叉線 (Andrews’ Pitchfork)——係由 Dr. Alan Andrews 發明嘅。佢係一位物理學家兼工程師,後來將佢對物理學週期同振動嘅理解應用到市場分析。
- 核心理念:中線理論 (Median Line Theory) – Andrews 相信價格傾向於圍繞住一條由重要轉折點決定嘅中線 (Median Line) 波動。佢提出,一旦確定咗一個主要趨勢嘅三個連續轉折點 (Pivot Points),就可以畫出一條中線,而價格有高概率 (約 80%) 會回歸到呢條中線。
- 魚叉結構: Andrews 用三個點畫出魚叉線:
- 點 0 (P0): 一個重要嘅趨勢起點 (例如一個主要嘅 Swing Low 或 Swing High)。
- 點 1 (P1): 趨勢中嘅第一個主要高點 (升市) 或低點 (跌市)。
- 點 2 (P2): P1 之後嘅第一個主要回調低點 (升市) 或反彈高點 (跌市)。
- 由 P0 畫一條線穿過 P1 同 P2 嘅中點,呢條就係中線 (Median Line, ML)。
- 再由 P1 同 P2 分別畫兩條同中線平行嘅線,形成上軌 (Upper Median Line, UML) 同下軌 (Lower Median Line, LML)。呢三條線就構成咗標準嘅 Andrews’ Pitchfork。
- 「Auto」嘅進化: 同 Auto Fibonacci Retracement類似,Auto Pitchfork 就係圖表軟件嘗試用 Algorithm(通常基於 Zig Zag 或類似嘅 Swing 點識別邏輯)去自動識別呢三個關鍵嘅 P0, P1, P2 錨點,然後幫你畫出成個 Pitchfork 結構,慳返人手揀點嘅步驟。
- 目的:自動繪製潛在趨勢通道 & S/R – Auto Pitchfork 嘅目的係提供一個方便快捷嘅方法,喺圖表上自動生成基於中線理論嘅潛在趨勢通道同動態支持/阻力水平。
所以,Auto Pitchfork 係將 Dr. Alan Andrews 嘅中線理論同魚叉線分析方法,透過電腦 Algorithm 自動化,方便 Trader 應用。
Auto Pitchfork 嘅設計原理由來 (How the Algo Draws the Fork)
Auto Pitchfork 嘅關鍵在於佢點樣自動揀選 P0, P1, P2 三個點。呢個過程同 Auto Fibo 揀高低點有啲似,但更複雜,因為佢要搵三個特定關係嘅點。
- 第一步:識別轉折點 (Identifying Swing Points)
- 指標通常會用到類似 Zig Zag 嘅邏輯,或者其他 Swing High/Low 識別算法。
- 佢會根據內置嘅參數(例如 Deviation, Depth, Lookback Period)去過濾價格波動,搵出圖表上「比較重要」嘅高低轉折點。
- 第二步:尋找「有效」嘅三點組合 (Finding a Valid P0-P1-P2 Sequence)
- 呢個係最 Tricky 嘅部分,唔同平台嘅 Algorithm 可能有唔同規則。
- 一個常見嘅邏輯可能係:
- 先搵一個明顯嘅起點 P0 (例如回看期內嘅最低點或最高點)。
- 然後由 P0 開始,搵之後第一個符合參數要求嘅反向轉折點 P1。
- 再由 P1 開始,搵之後第一個符合參數要求嘅、同 P0 方向相同但未超越 P0 嘅轉折點 P2。
- 例子 (假設搵上升 Pitchfork):
- P0: 某個重要 Swing Low。
- P1: P0 之後第一個重要 Swing High。
- P2: P1 之後第一個重要 Swing Low (但呢個 Low 要高過 P0)。
- Algorithm 會根據佢嘅規則,喺可見範圍或者指定回看期內,嘗試搵出最新嘅、睇落最「合理」嘅 P0-P1-P2 組合。
- 第三步:繪製魚叉線 (Drawing the Pitchfork Lines)
- 一旦搵到 P0, P1, P2,畫線方法就同人手畫一樣:
- 中線 (ML): 由 P0 畫一條直線,穿過 P1 同 P2 兩點連線嘅中點。
- 上軌 (UML): 由 P1 畫一條同 ML 平行嘅線。
- 下軌 (LML): 由 P2 畫一條同 ML 平行嘅線。
- 好多時仲會自動畫埋啲額外平行線(例如 0.5, 1.5, 2.0 倍距離嘅 Warning Lines)或者基於 P1-P2 範圍嘅 Fibo 水平線。
核心重點 & 潛在問題:
- 自動揀點嘅主觀性/局限性: Algorithm 揀出嚟嘅 P0, P1, P2,係咪真係你心目中最重要、最能代表當前趨勢結構嘅嗰三個點?未必! 佢可能會捉錯點,或者捉咗啲唔太 relevant 嘅點。
- 重新繪製 (Repainting) 問題: 如果 Auto Pitchfork 底層用嘅 Swing 點識別方法(例如 Zig Zag)會 Repaint,咁當最新嘅價格令到 P2 (甚至 P1) 嘅確認條件改變時,成個 Pitchfork 可能會重新繪製或者調整角度!呢點同 Zig Zag 一樣,表示你唔可以完全信賴最新畫出嚟嗰個形態。
諗下用 GPS 自動規劃路線:
- 你設定起點 (P0)、第一個必經點 (P1)、第二個必經點 (P2)。
- GPS (Auto Pitchfork Algo) 自動幫你規劃一條路線(畫出魚叉線)。
- 但有時 GPS 可能會因為路面情況更新(新 K 線),或者佢自己嘅算法限制,揀咗一條你覺得唔係最好嘅路(畫咗個你唔認同嘅 Pitchfork)。
👇「Auto Pitchfork 自動選點與繪製示意」

一般與進階使用方法 (From Basic Channel Riding to Advanced Confluence)
點樣用呢個自動波魚叉?玩法同人手畫嘅 Pitchfork 相似,但要更加留意驗證步驟。
👶 Level 1: 基本用法 – 通道 S/R & 趨勢跟隨
- 中線 (ML) 作為「引力線」& S/R:
- 根據 Andrews 理論,價格傾向於回歸中線。
- 當中線向上傾斜時,價格回調到 ML 附近可能獲得支持。
- 當中線向下傾斜時,價格反彈到 ML 附近可能遇到阻力。
- 上下軌 (UML/LML) 作為通道邊界 & S/R:
- 上升趨勢 (向上傾斜嘅 Pitchfork):
- LML 通常作為主要支持線。價格回調到 LML 係潛在買入機會。
- UML 通常作為主要阻力線或超買線。價格到達 UML 可能係獲利了結嘅時機,或者預期會回調返向 ML。
- 下降趨勢 (向下傾斜嘅 Pitchfork):
- UML通常作為主要阻力線。價格反彈到 UML 係潛在沽空機會。
- LML通常作為主要支持線或超賣線。價格到達 LML 可能係獲利了結嘅時機,或者預期會反彈返向 ML。
- 基本趨勢跟隨:只要價格保持喺上升 Pitchfork 嘅 LML 之上運行,或者下降 Pitchfork 嘅 UML 之下運行,就可以視為趨勢持續。
👇「用 Auto Pitchfork (ML, UML, LML) 識別通道 S/R」

🚀 Level 2: 進階玩法 – 驗證、參數、類型 & 策略
要用得叻,就要識得點樣「管理」呢個自動工具。
A. 驗證錨點!驗證錨點!驗證錨點! (Verify the Anchor Points!)
- 重要嘅事講三次! 因為 Algorithm 係死嘅,佢揀嘅 P0, P1, P2 可能唔係最合理嘅。
- 你嘅工作: 每次 Auto Pitchfork 畫出嚟或者更新之後,都要用你嘅專業眼光去評審佢揀嗰三個點:
- 呢三個點係咪真係捕捉咗你眼中最重要嘅嗰段趨勢嘅起點、頂點/底點、同第一個主要回調/反彈點?
- 有冇更加明顯、更加重要嘅高低點被忽略咗?
- 呢個 Pitchfork 嘅角度同斜率,睇落同近期嘅價格走勢吻合咩?
- 如果唔滿意? 唔好用佢! 或者你可以:
- 調整參數 (下面講),睇下能唔能夠令佢捉到更好嘅點。
- 直接用人手畫 一個你認為更準確嘅 Pitchfork。
B. 參數設定拆解 (Parameter Tuning):
- Auto Pitchfork 嘅參數主要係控制點樣識別 P0, P1, P2。
- 核心參數 (通常基於 Zig Zag):
- 偏差 / 深度 (Deviation % / Depth Points): 控制轉向需要嘅幅度。
- 數值越大: 捕捉嘅係越大、越主要嘅波段高低點 (P0, P1, P2 會隔得比較遠)。畫出嚟嘅 Pitchfork 會比較闊、比較平緩,適合分析長期趨勢。
- 數值越細: 對較小嘅波動更敏感,會捕捉短期嘅高低點。畫出嚟嘅 Pitchfork 會比較窄、比較陡峭,適合分析短期趨勢或調整浪。
- 回看期 (Lookback Period): 指標喺幾多 K 線範圍內搵 P0, P1, P2。
- 數值越大: 可能會搵到更早、更宏觀嘅錨點,畫出長期 Pitchfork。
- 數值越細: 集中喺近期搵錨點,畫出短期 Pitchfork。
- 全球 Trader 點樣玩?
- 冇標準答案! 同 Zig Zag 一樣,最佳參數取決於品種、時框、同分析目標。
- 普遍做法: 由平台預設值開始。然後根據你想捕捉嘅趨勢級別 (長期/中期/短期) 去視覺上調整 Deviation/Depth 同 Lookback,直到畫出嚟嘅 Pitchfork 睇落最貼合你眼中嘅主要趨勢結構為止。
- 經驗: 通常唔會用太敏感 (太細) 嘅 Deviation 設定,因為會令 Pitchfork 經常重畫,失去穩定性。
C. 了解唔同 Pitchfork 類型 (Pitchfork Variations):
- 好多 Auto Pitchfork 指標允許你選擇唔同嘅計算類型:
- Andrews’ Pitchfork (標準): 最原始、最常用。ML = P0 到 (P1+P2 中點)。
- Schiff Pitchfork: 將 Pitchfork 嘅起點 (P0) 水平移動到 P0 同 P1 連線嘅垂直中點,然後先開始畫。理論上可以更好地適應某啲快速趨勢。
- Modified Schiff Pitchfork: 將 Pitchfork 嘅起點 (P0) 移動到 P0 同 P1 連線嘅水平同垂直中點。係 Schiff 嘅變體。
- 平台預設通常係 Andrews’。 你可以試下切換類型,睇下邊種喺當前市況下睇落更貼合價格走勢,但新手建議先掌握標準 Andrews’。
👇「Three Pitchfork Types Compared」

時間框架 (Timeframe) 應用:
- Auto Pitchfork 可以應用喺所有時間框架。
- 越高時間框架 (D1, W1) 畫出嚟嘅 Pitchfork,代表嘅趨勢結構越重要,佢嘅 ML, UML, LML 作為 S/R 會越可靠。
- 較低時間框架 (H1, M15) 畫出嚟嘅 Pitchfork,變化會更快,更適合用嚟捕捉短期波動同日內交易機會,但要對 Repainting 問題更加警惕。
- MTF 分析: 喺 D1 圖睇大 Pitchfork 方向,然後去 H1 圖睇細 Pitchfork 嘅回調機會,係常用策略。
E. 結合其他工具 (Confluence is Key!):
- Auto Pitchfork + Fibo: 當價格回調到 Pitchfork 嘅 LML (升市) 或反彈到 UML (跌市),如果呢個水平同時係一個重要 Fibo 回調位 (e.g., 50%, 61.8%),反轉機會大增。
- Auto Pitchfork + Pivot Points: 觀察 Pitchfork 線係咪同 Daily/Weekly Pivot Levels 重疊。
- Auto Pitchfork + MA: 睇下中線 ML 係咪同一條重要 MA (e.g., 50 EMA) 同步移動,互相確認趨勢。
- Auto Pitchfork + K 線形態: 喺 Pitchfork 線附近出現反轉 K 線形態,係最強嘅入場信號之一。
F. 突破策略 (Breakout Strategy):
- 價格強勢收市突破 UML (升市) 或 LML (跌市),可能預示趨勢加速,或者原有通道失效。
- 突破後,可以等回踩舊嘅 UML/LML 作為新嘅支持/阻力位再入場。
G. 邊個組合「最紅」最有效果? (Effective Auto Pitchfork Usage)
- 冇絕對「最紅」參數組合。 因為 Auto Pitchfork 嘅效果極度依賴佢揀出嚟嘅 P0, P1, P2 點係咪合理。
- 「最紅」嘅係「工作流程」:
- 加載 Auto Pitchfork (用預設或你習慣嘅參數)。
- 目測驗證! 睇下 P0, P1, P2 揀得靚唔靚,成個 Pitchfork 睇落 Fit 唔 Fit 而家個勢。
- 如果唔 Fit -> 調整參數 (先試 Deviation/Depth,再試 Lookback) 或者 -> 直接人手畫!
- 如果 Fit -> 搵合流! 睇下 ML, UML, LML 有冇同其他 S/R 重疊。
- 等待價格到達關鍵線 + K 線確認! 喺合流區等待清晰嘅價格行為信號先行動。
H. 最佳參數組合? (Optimal Settings Verdict)
- 類型 (Type): 由 Andrews’ (Standard) 開始。
- 核心參數 (Deviation/Depth/Lookback):
- 冇標準答案! 需要大量視覺回測同實驗,搵出喺你常用嘅品種同時框下,邊個參數組合最經常捕捉到你認為「有意義」嘅波段。
- 建議起點:
- Deviation (%): 試下 5% 或 10%。
- Lookback: 試下 30, 50 或 100。
- Depth (ZigZag): 試下預設值 (通常 5-10 之間)。
- 目標:唔係追求最多信號,而係追求畫出最穩定、最貼合主要結構嘅 Pitchfork。
- 時間框架: H1 或 H4 開始觀察係唔錯嘅平衡點,再結合 D1 睇大方向。
結論:Auto Pitchfork 嘅關鍵唔係搵到一套神奇參數,而係學識點樣驗證佢嘅輸出,同埋點樣將佢畫出嚟嘅動態通道,結合其他分析工具嚟用。
總結:Auto Pitchfork – 你嘅自動趨勢通道繪圖儀
Auto Pitchfork 係一個方便嘅工具,佢嘗試將強大嘅 Andrews Pitchfork 分析方法自動化,幫你快速喺圖表上畫出潛在嘅趨勢通道同動態 S/R。
佢嘅主要優點係速度同初步客觀性,幫你:
- 快速識別潛在趨勢通道。
- 提供即時嘅動態支持阻力水平 (ML, UML, LML)。
- 輔助判斷趨勢方向同強度 (透過通道斜率同價格位置)。
但你必須非常清楚佢嘅限制:
- 自動選點未必完美,需要人眼驗證!
- 可能存在 Repainting 問題(如果底層算法會 Repaint)。
- 參數設定對結果影響巨大,需要個人化測試。
對於想利用通道分析,但又唔想每次都人手畫嘅年輕 Trader 嚟講,Auto Pitchfork 係一個值得探索嘅工具。但記住,佢係一個需要你積極互動同驗證嘅「助手」,唔係一個可以盲目跟隨嘅「聖杯」。
記住:
- 佢基於 Andrews Pitchfork / 中線理論。
- 驗證 P0, P1, P2 係使用嘅第一步!
- ML, UML, LML 係核心 S/R 線。
- 參數冇絕對最佳,需要測試。
- 合流可以大幅提高可靠性。
- 了解Repainting風險。
- 人手畫永遠係一個可靠嘅後備方案!
搞掂!希望呢次 Auto Pitchfork 嘅深度探索幫到你!去你嘅圖表平台玩下佢,但記得帶眼識「機」!下次見!Fork it till you make it (responsibly)! 😉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