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利潤從來不是來自個別的波動,而是來自主要的趨勢。也就是說,不是來自解讀即時行情,而是來自評估整個市場及其趨勢

Jesse Livermore – 1923

打開任何一個財經新聞App,今日的頭條又是關於Netflix的「驚人」數據:「Netflix廣告版訂戶突破4000萬,華爾街分析師上調目標價!」🤯 睇見呢啲標題,我只係覺得有啲可悲,又或者係可笑。主流媒體同埋嗰班所謂嘅專家,就好似發現新大陸一樣,為一啲早已喺圖表上顯露無遺嘅資金流向而大驚小怪。佢哋興高采烈噉話俾你聽,Netflix嘅廣告策略點樣成功,未來增長有幾咁光明… 唉,又是這樣。😴 呢啲「新聞」,從來都唔係寫俾聰明錢睇嘅,而係餵俾後知後覺嘅散戶嘅「麵包糠」。當你睇到新聞先至衝入場,你只不過係幫嗰啲幾個月前已經喺低位佈局嘅大戶接火棒。你以為你捉到趨勢?少年,你太年輕了。你只係睇緊一場精心編排嘅木偶戲,而你,就係台下拍爛手掌嘅觀眾。

基本面陳述:一場由華爾街精心編寫的「三國演義」

為咗令呢場戲睇起上嚟更加真實,華爾街嘅編劇們為串流媒體行業譜寫咗一個非常引人入勝嘅「官方故事」。佢哋會話你知,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嘅數據,全球影視串流市場規模喺2023年已經達到驚人嘅6150億美元,預計到2030年將會以接近20%嘅複合年增長率飆升,締造一個萬億級別嘅市場。呢個故事有齊所有成功劇本嘅元素:一個巨大嘅賽道、清晰嘅增長預期,同埋三個性格鮮明嘅主角。

  • 王者 👑:Netflix (NFLX)
    • 官方劇本: 作為行業嘅開創者同埋無可爭議嘅領導者,Netflix 坐擁全球超過2.7億嘅龐大訂閱用戶群。佢哋嘅「核心優勢」在於其強大嘅原創內容製作能力同埋領先全球嘅推薦算法。由《紙牌屋》到《魷魚遊戲》,Netflix 不斷證明自己能夠打造全球性嘅文化現象。最近,佢哋推出嘅廣告訂閱方案被譽為「神來之筆」,成功開拓咗新嘅收入來源,再次向市場證明其無可比擬嘅市場適應能力。華爾街會話你聽,Netflix 嘅護城河就係佢嘅品牌同埋用戶數據,無人能及。
    • 致命弱點 (劇本B面): 但係,劇本嘅B面——亦即係佢哋希望你忽略嘅部分——就係Netflix背後嘅隱憂。佢哋每年高達170億美元嘅內容支出,就好似一個無底深潭,持續燒錢以維持用戶增長。與此同時,打擊密碼共享雖然短期內增加咗訂戶,但長遠嚟講可能引發用戶反感,為競爭對手製造機會。呢啲「弱點」喺劇本入面,通常只會輕輕帶過,目的係令成個故事睇起上嚟更加「平衡」同「客觀」。
  • 挑戰者 ⚔️:Disney+ (DIS)
    • 官方劇本: 作為挑戰者,迪士尼可以話係含住金鎖匙出世。佢哋嘅「核心優勢」係手上無可匹敵嘅知識產權 (IP) 寶庫:Marvel、星球大戰、Pixar、加上迪士尼自身嘅經典動畫。呢啲係幾代人嘅童年回憶,係情感嘅連結,係Netflix用幾百億美金都未必買到嘅資產。華爾街會話你知,當迪士尼將呢啲超級IP整合到Disney+平台,再配合佢哋主題公園、周邊商品嘅協同效應,佢哋嘅潛力係無限嘅。佢哋嘅目標唔單止係做一個串流平台,而係要打造一個全方位嘅娛樂帝國。
    • 致命弱點 (劇本B面): 但編劇唔會大聲話你知嘅係,Disney+ 一直喺盈利能力嘅泥潭中掙扎。串流業務 (DTC – Direct-to-Consumer) 長期處於虧損狀態,直到最近先勉強實現收支平衡。為咗追趕訂戶數量,迪士尼進行咗多次激進嘅減價促銷,導致用戶平均收入 (ARPU) 遠低於Netflix。而且,佢哋嘅內容庫雖然強大,但過度依賴大IP亦都令內容變得單一化,缺乏Netflix嗰種多元化、本土化嘅內容策略。
  • 舊巨頭 🐘:Warner Bros. Discovery (WBD)
    • 官方劇本: 作為守舊派嘅代表,WBD 係由華納兄弟同埋Discovery兩大媒體巨頭合併而成。佢哋嘅「核心優勢」在於其極度龐大而多元化嘅內容庫。一邊有HBO嘅《權力遊戲》、《最後生還者》呢類高質神劇,另一邊又有Discovery嘅大量真人騷同紀錄片。理論上,佢哋可以滿足唔同口味嘅觀眾。合併後推出嘅Max平台,被描繪成一個「超級平台」,一個能夠同Netflix、Disney+三足鼎立嘅強大競爭者。
    • 致命弱點 (劇本B面): 現實遠比劇本骨感。WBD 面臨嘅最大問題,就係合併後留下嘅巨額債務,高達400幾億美金。呢個「致命弱點」就好似綁喺佢哋腳上嘅鉛球,令佢哋喺內容投入上束手束腳。為咗削減成本,管理層進行咗大量令人費解嘅操作,例如下架HBO嘅經典劇集、取消已經拍好嘅電影,嚴重打擊咗創作者同觀眾嘅信心。佢哋嘅串流策略混亂不堪,至今都未能夠俾市場一個清晰嘅方向感。

呢個就係華爾街想你睇到嘅故事。一個王者、一個挑戰者、一個掙扎嘅巨人。佢哋為你提供咗充足嘅「基本面」資訊,俾你感覺自己好似一個專業嘅分析師,喺度權衡緊各方利弊。你好似掌握咗好多內幕消息,但你真正掌握嘅,只不過係人哋想俾你睇到嘅劇本。

關鍵轉折:但係,呢啲重要咩?

當你沉醉喺分析Netflix嘅用戶增長、迪士尼嘅IP價值、WBD嘅債務危機時,你冇意識到一個最根本嘅問題:呢啲資訊,對於你喺市場上賺錢,真係重要咩?

答案係,一啲都唔重要。呢啲所謂嘅「基本面」,全部都係「後視鏡」裏面嘅風景。佢哋係對過去事件嘅總結,係已經發生咗嘅事實。當一份亮麗嘅財報公佈、當一個分析師上調目標價、當一單新聞成為頭條,相關嘅價格變動,早就已經喺幾星期、甚至幾個月前,由真正嘅「聰明錢」完成了。你睇到嘅,只係佢哋食剩嘅「麵包糠」。你根據呢啲滯後嘅資訊去做決策,本質上就係一場注定失敗嘅賭博。市場唔會為舊聞埋單。

將基本面分析比喻成揸車,就好似你只准睇住塊後視鏡嚟向前衝。後視鏡可以話俾你知你啱啱經過咗啲咩,路況有幾好,但佢絕對唔可以話俾你知前面係懸崖定係康莊大道。而技術分析,就係你前面嘅「地圖」同「GPS」。股價圖表上嘅每一支K線、每一筆成交量,都係市場參與者用真金白銀投票嘅結果。佢哋係資金流動嘅「腳印」,係市場集體心理嘅「心電圖」。呢啲腳印,唔會講大話。佢哋會喺新聞公佈之前,就靜靜雞話你知,聰明錢究竟係喺度收集緊籌碼,定係喺度靜靜雞出緊貨。

思想實驗:三個月前嘅你

等我哋做一個簡單嘅思想實驗。時光倒流三個月。當時,主流媒體充斥住對WBD合併後策略嘅質疑,新聞標題盡是「債務危機」、「策略混亂」。如果你係一個基本面信徒,你睇到嘅只會係一片愁雲慘霧,你絕對唔會考慮買入呢隻股票。但係,如果你當時打開WBD嘅股價圖,你會發現啲咩?你可能會發現,喺經歷咗一輪長期下跌之後,股價喺某個關鍵位置開始停止下跌,成交量喺低位異常放大,某啲技術指標開始出現背馳信號。呢啲,就係地圖上嘅標記。佢話緊俾你聽,有啲嘢唔妥。雖然新聞一片睇淡,但有啲大戶資金,可能正喺度逆勢吸納。然後,當幾個月後,公司突然宣佈某個「利好」消息(例如某套劇集大受歡迎,或者削減成本初見成效),股價應聲彈起,嗰班睇新聞嘅人先至如夢初醒衝入場。而你,作為一個解讀地圖嘅獵人,早已喺低位食咗一大部分利潤,準備緊將籌碼交俾呢啲後知後覺嘅「綿羊」。呢個就係「後視鏡」同「地圖」嘅分別,亦都係贏家同輸家嘅分別。

結論:停止做綿羊,開始做獵人

喺呢個殘酷嘅金融市場,資訊就係一切。但最關鍵嘅問題係,你究竟係資訊嘅消費者,定係資訊嘅解讀者?你係要繼續做一隻溫順嘅綿羊,每日追逐住主流媒體餵俾你嘅、早已變質嘅「基本面」草料?定係你想成為一個手持地圖、追蹤野獸腳印嘅獵人,喺其他人發現獵物之前,就早已到達目的地?

選擇權喺你手上。你可以繼續相信嗰啲華爾街編劇寫出嚟嘅動人故事,繼續喺後視鏡裏面尋找投資機會,然後一次又一次噉被市場現實摑醒。你亦都可以選擇一條更艱難,但唯一通往成功嘅路:學習去解讀市場嘅真正語言——技術分析。學習去睇穿K線背後嘅多空角力,學習去聆聽成交量之中嘅資金咆哮,學習去運用指標洞悉市場心理嘅微妙變化。

呢種能力,唔係天賦,而係一門可以透過學習同實踐而掌握嘅技能。佢係喺市場中保護你嘅盔甲,亦都係你實現財務自由嘅唯一核心優勢。如果你已經厭倦咗做一隻任人宰割嘅綿羊,如果你渴望掌握真正嘅遊戲規則,我哋邀請你訪問我哋嘅網站。喺嗰度,我哋會教你點樣扔掉後視鏡,學識解讀地圖,成為一個真正嘅市場獵人。

Sources:

  1. Gartner, Inc. – Forecast Analysis: AI Semiconductors, Worldwide
  2. Netflix, Inc. (2025). Q2 2025 Earnings Report.
  3. The Walt Disney Company. (2025). Q3 2025 Earnings Report.
  4. Warner Bros. Discovery, Inc. (2025). Q2 2025 Earnings Report.

睇圖炒股:高手帶你學識必勝Power Move

日線圖 (Netflix)

日線圖 (Disney+)

日線圖 (Warner Bros. Discovery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