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利潤從來不是來自個別的波動,而是來自主要的趨勢。也就是說,不是來自解讀即時行情,而是來自評估整個市場及其趨勢
Jesse Livermore – 1923
又嚟喇。尋日財經新聞個標題大大隻字寫住「Amazon AWS 季度增長放緩,市場憂慮情緒升溫」,然後成班所謂嘅「專家」就喺電視度拋書包,話咩雲端市場飽和、競爭加劇、企業IT開支縮減… 聽見都覺得眼瞓 😴。散戶們就好似睇緊一場預先編排好嘅舞台劇,主角們七情上面,觀眾們就跟住劇情緊張、恐懼、然後匆匆忙忙做出買賣決定。日日都係咁,你唔攰我都攰啦 🤦。最荒謬嘅係,當呢啲「新聞」送到你面前嘅時候,真正嘅大戶可能已經喺幾日前、甚至幾個禮拜前,根據圖表上嘅蛛絲馬跡完成咗佢哋嘅佈局。你睇緊嘅,只係佢哋食完大餐之後,留俾你嘅麵包糠。🤯
基本面批判 (The “Official Story”)
華爾街最叻就係講故仔,佢哋要你相信嘅「官方故事」通常都係咁嘅:
雲端運算市場係未來十年最重要嘅科技賽道,冇之一。根據 Gartner 嘅預測,全球公共雲服務嘅終端用戶支出,預計將由2023年嘅5,918億美金,增長到2024年嘅7,246億美金,增長率高達22.4%。到咗2027年,呢個數字仲會衝破1萬億美金大關。呢個就係個黃金遊樂場,引到所有巨頭都流晒口水。
喺呢個戰場上,主要有三個玩家:
👑 王者:Amazon Web Services (AWS)
- 武器 (Arsenal):
- 市場領導地位: 作為市場開創者,AWS 擁有絕對嘅市佔率優勢。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嘅最新數據,AWS 喺全球雲端基礎設施市場嘅佔有率穩定喺 32-34% 左右,拋離所有對手。
- 產品深度與廣度: AWS 提供超過 200 種全功能服務,由運算、儲存、數據庫,到機器學習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,可以話係一個「科技超級市場」,企業需要嘅嘢幾乎都可以喺度搵到。
- 龐大嘅客戶基礎: 由 Netflix、Airbnb 呢啲初創神話,到高盛、美國中央情報局 (CIA) 呢啲傳統巨頭,都係 AWS 嘅忠實客戶。呢啲客戶帶來嘅穩定現金流同埋網絡效應,係佢最深嘅護城河。
- 弱點 (Achilles’ Heel):
- 增長天花板: 作為市場老大,AWS 嘅增長率自然會比挑戰者慢。最新財報顯示,AWS 嘅按年增長率已經由過去嘅 40%+,放緩到 12%,呢個數字觸動咗市場最敏感嘅神經。
- 成本與複雜性: AWS 嘅服務雖然強大,但係定價模型極其複雜,好多企業呻話用起上嚟好似「無底洞」,一唔小心就會收到天價賬單。呢個俾咗對手一個好好嘅攻擊點。
⚔️ 挑戰者:Microsoft Azure
- 武器 (Arsenal):
- 企業級整合: Microsoft 喺企業市場耕耘咗幾十年,佢哋將 Azure 同 Office 365、Dynamics 365 等自家產品深度捆綁,形成一個強大嘅生態系統。好多公司本身已經係 Microsoft 嘅客戶,轉用 Azure 係順理成章嘅事。
- 混合雲優勢: Azure Stack 讓企業可以喺自己嘅數據中心運行 Azure 服務,實現真正嘅混合雲部署。對於嗰啲對數據主權、安全性有高度要求嘅金融、政府機構嚟講,呢個係一個巨大嘅吸引力。
- AI 戰略: 憑住對 OpenAI (ChatGPT 母公司) 嘅巨額投資,Microsoft 成功將自己包裝成 AI 時代嘅領軍者。佢哋將 Azure 定位為「為 AI 而設嘅雲」,吸引咗大量想發展 AI 應用嘅企業。
- 弱點 (Achilles’ Heel):
- 市佔率差距: 雖然增長好快,但 Azure 嘅市佔率 (約 24%) 同 AWS 依然有一段明顯嘅距離。要追上龍頭,仲需要好長時間。
- 品牌形象: 喺好多開發者心目中,Microsoft 依然有啲「傳統」、「封閉」嘅刻板印象,相比之下 AWS 嘅「開放」、「靈活」形象更受歡迎。
🐘 舊巨頭:Google Cloud Platform (GCP)
- 武器 (Arsenal):
- 數據與分析: Google 喺數據處理、分析同機器學習方面有住無可比擬嘅技術實力。BigQuery、Kubernetes (源自 Google 內部項目) 等明星產品,喺行業內有極高嘅聲譽。
- 網絡基礎設施: Google 擁有全球最頂級嘅私有光纖網絡,可以為客戶提供極高品質、低延遲嘅網絡服務。
- 開源文化: Google 積極擁抱開源,對開發者社群非常友好,呢個幫佢哋吸引咗一批忠實嘅技術粉絲。
- 弱點 (Achilles’ Heel):
- 銷售與支持: 相對 AWS 同 Azure,GCP 嘅企業銷售同客戶支持團隊一直被詬病。佢哋嘅工程師文化,令佢哋唔係好識得點樣去服務大型企業客戶。
- 盈利能力: GCP 長期處於虧損狀態,雖然最近幾個季度終於實現盈利,但利潤率同 AWS 相比依然係微不足道。市場會質疑 Google 有幾大決心可以持續投入呢場燒錢大戰。
呢個就係華爾街想你睇到嘅故事:一場三國演義,充滿變數,你需要不斷追蹤新聞、分析財報,先至能夠做出「明智」嘅投資決策。
關鍵轉折:圖表,是唯一的真相
但係,呢啲重要咩?
你用幾十個鐘頭去研究上面嗰啲資料,覺得自己好似變咗個行業專家。但你諗深一層,呢啲所謂嘅「資訊」,邊一樣唔係公開嘅?邊一樣唔係華爾街嘅分析師一早消化完、計價完嘅?當你因為睇到 Gartner 嘅報告而對雲端市場充滿信心嘅時候,可能大戶已經喺圖表嘅超買區悄悄咁派緊貨。當你因為 AWS 增長放緩嘅新聞而恐慌性拋售嘅時候,可能資金已經喺圖表嘅支撐位開始靜靜咁吸納。
呢啲基本面分析,就好似揸車嗰陣淨係睇塊後視鏡。後視鏡入面嘅風景好靚,但佢永遠唔會話你知前面個路口要轉左定轉右。而圖表,就係你前面塊擋風玻璃,上面仲有埋 GPS 導航。佢顯示嘅唔係過去嘅「故事」,而係當下資金流動嘅「事實」——邊度有壓力、邊度有支撐、幾時加速、幾時減速,全部都清清楚楚。
不如我哋做個「思想實驗」:
- 情景A (綿羊模式): 2023年4月27日,Amazon 公布財報,AWS 增長顯著放緩。第二日開市,股價大跌4%。你睇到新聞,嚇到即刻賣出股票,成功「避開」咗之後嘅升幅。
- 情景B (獵人模式): 2023年3月中,你喺 AMZN 嘅日線圖上,見到股價跌到長期上升趨勢線嘅支撐位,同時成交量出現萎縮,顯示拋售壓力減弱。你喺度建立倉位。之後無論財報新聞點樣嘈吵,只要股價冇跌穿你設定嘅止損位,你就一直持有。結果,你完美捕捉到由3月到7月嗰段超過40%嘅升浪。
邊個先係真正嘅贏家?新聞係俾大眾睇嘅,而圖表係俾聰明人睇嘅。華爾街拋出嚟嘅「麵包糠」,係用嚟引開你嘅注意力,等佢哋可以喺冇人察覺嘅情況下,執行佢哋早已寫好嘅「劇本」。
結論:別再當綿羊,學會解讀地圖
喺金融市場呢個殘酷嘅獵場入面,你只有兩個選擇:做一隻睇新聞、聽故仔、任人宰割嘅綿羊;或者,做一個識睇地圖、追蹤腳印、掌握主動權嘅獵人。
所謂嘅基本面、宏觀經濟、專家預測,都係噪音。唯一嘅真相,就刻喺 K 線同成交量之上。嗰啲係真金白銀砸出嚟嘅腳印,係市場情緒最真實嘅心電圖。你唔需要知道 AWS 嘅增長率係 12% 定 15%,你只需要知道圖表上嘅上升趨勢有冇被破壞。你唔需要理會 Azure 搶咗幾多市佔率,你只需要理會股價有冇跌穿關鍵嘅支撐位。 夠喇,唔好再做一隻溫順嘅綿羊。係時候醒過嚟,學習呢個遊戲嘅真正規則。與其將你嘅血汗錢交俾華爾街嘅「故事」去決定,不如將命運掌握喺自己手中。立即訪問我哋嘅網站,學習點樣解讀圖表呢張唯一嘅藏寶圖,成為一個真正嘅市場獵人。
Sources:
- Gartner, Inc. – Forecast Analysis: AI Semiconductors, Worldwide
- Synergy Research Group
- Amazon Inc. Investor Relations
- Microsoft Corp. Investor Relations
- Alphabet Inc. Investor Relations
睇圖炒股:高手帶你學識必勝Power Move
Amazon 日線圖
Microsoft 日線圖
Google 日線圖